您所在的位置:即墨信息港 > 即墨乡镇 > 蓝村镇

即墨:农家书屋变身红色书房

发布:2021/6/3 8:39:07  来源:即墨信息港  浏览3943 次  编辑:佚名

“1934年9月,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,中央红军主力8.6万多人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壮举……”6月2日,在山东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王家屋子村“农家书屋”,“蓝城新锋”青年宣讲团的志愿者郑悦悦为数十名村民讲述党史故事。

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。近日,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成立“蓝城新锋”青年宣讲团,青年志愿者们深入村庄、社区、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线,为基层党员、村民宣读党史,讲红色故事,传递红色经典,以多样化、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党的光辉历程,在学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。

“以前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习过一些党史人物和故事,现在这群小青年们到党员群众中来,把那些党史读给我们听,让我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,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热爱之情。”南泉新村党员王玉华感慨道。

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,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王家屋子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全街道50余个农家书屋升级成为学党史“红色阵地”,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在闲暇时间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。

 “听到这些优秀青年们给我们宣读党史,那些熟悉的英雄人物事迹再一次震撼心灵,我们这代人跟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成熟,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内心那种自豪感和敬佩感油然而生。”读书会结束后,王家屋子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王洪卫与村民们一起畅谈听后感,重温红色经典,追忆峥嵘岁月。

为让党史教育“活”起来,让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知识、受教育,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。采取政府带动、民间力量补充的形式补充党史学习相关书籍,将辖区53个村庄“农家书屋”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“红色阵地”,借助红色教育阵地,开展“党史我来读”“党史故事读后感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。

据了解,除了青年读党史活动、建立农家书屋学党史“红色阵地”,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“蓝城新锋”志愿者们还帮助党员群众下载学习使用学习强国,让党员群众通过学习强国收看红色电影,收听红色党史故事录音。此外,利用宣传栏、大喇叭、电子屏等宣传党史知识,在当地营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。

相关文章

文章随机推荐
·战“疫”有我——鳌山卫人的责任与担当
·金口镇:做好服务保障项目建设“加速度”
·蓝村街道:围绕“一带、一线、四区”未来
·龙泉街道:高标准推进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
·【抗疫故事】党员带头勇毅逆行支援社区抗
·青岛即墨区大信街道:居家不忘安全,线上
·龙泉街道:聚力抗疫,我们在一起!
·金口镇:区委第一巡察组巡察金口镇党委动
·放款周期缩短,多地下调房贷利率
·段泊岚镇:“火线”淬能力,战“疫”显担
·青岛即墨:“项目管家”助力项目大干快上
·即墨“鸟笼村”年产60多万件,电商年销超
·即墨区龙泉街道服务不断档助力经济发展
·满园茶香关不住,每斤售价千元起步!
·龙山街道:着眼“五为”送温暖,文明实践
·大信街道筑牢网格防线,密织疫情防控“红
·通济街道:“疫”线临时党支部筑牢疫情防
·把好北大门,当好“守门人”
·移风店镇坚持“三个一线”防控举措筑牢疫
·未办手续,即墨区田横镇200多平房屋被依
·2022年4月对外停电明细汇总
·即墨区潮海市场监管所及时助力辖区行业复
·青岛市即墨区古城市场监管所:精细化服务
·即墨灵山街道多措并举筑牢疫情防控“环卫
·即墨区段泊岚市场监管所助力企业抗疫复生
·即墨蓝村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复查工作
·即墨区北安街道用“活”公益性岗位助力人
·即墨区北安街道共建单位齐发力战“疫”一
·龙山街道: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防疫发展两不
·段泊岚镇:防疫生产两不误全力以赴谋发展
·房贷利率稳定!青岛首套房主流房贷利率仍
·鳌山卫境内投资12亿打造梅花谷获评“国家
·“阶段性使命完成”!这座东北省会城市官
·青岛即墨:“夫妻档”“母女花”“父子兵
·青岛市即墨区: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筑牢疫情
·青岛市即墨区:“送检上门”助力企业生产
·青岛即墨区:小区居民“宅”家生活丰富
·鳌山卫街道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打好防疫阻击
·青岛即墨:爱心企业、热心团体捐赠爱心物
·即墨区潮海街道双管站所队伍筑牢疫情防控
·多地开花!房贷政策利好又加码!这座一线
·即墨潮海:巾帼抗疫勇担当凝心聚力绽芳华
·变“废”为“肥”,即墨区大力实施生物堆
·铺地毯、喂麦秆、住进冬暖棚!这里的茶叶
·通济街道:防疫一线闪耀“志愿红”
·即墨蓝村:“党组织+基地+农户”运作模式
·“流动+自主”即墨市场监管把好“菜篮子
·山东3地部分银行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!
·灵山街道:冲锋一线锤炼作风坚决打赢疫情
·党旗飘飘,蓝村街道筑牢疫情防控坚实“堡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