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By:2025/2/15 9:31:53
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size=4]2月13日下午,第十四次全市民政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。近年来,青岛市民政局聚焦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“1261”行动计划,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成效显着,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,社会救助处荣获青岛市人民满意**示范单位;养老兜底保障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,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、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;在《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(2024)》中,青岛在政策措施支持度、财富储备充足度、服务体系完善度、社会环境友好度、银发经济成长度等5个维度的专项能力均进入“领跑级”级别,在综合引领型城市榜单中位居全国第一。[/size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b][size=4]低保标准7次提升[/size][/b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size=4]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。青岛市积极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、专项社会救助、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,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。创新“社会救助一件事”,搭建青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,集成民政、教育、医保等12个救助部门28项救助事项,完善监测、预警、分发、反馈等功能。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,做好部门间救助信息共享和交叉比对,共享医保、教育、人社等28个部门77类数据,将65.6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。2020年以来,低保标准7次提升,城、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了69%、76%,每年开展临时救助2万多人次。[/size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size=4]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。制定《青岛市监护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程》,联合市委政法委、市教育局等9个部门,组织儿童主任、网格员入户,实现精准化保障、精细化服务。发挥好市、区(市)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四级工作网络作用,督促落实家庭监护责任,加强流动儿童、留守儿童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权益保障。开展全市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,对核对出的疑似儿童福利对象进行“全走访、全核查、全建档、全落实、全监测”。2020年以来,儿童福利保障5次提标,保障标准居全国前列。[/size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b][size=4]共建有养老机构301家[/size][/b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size=4]全市12个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,中国(青岛)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连续9年在青岛举办,已成为山东省康养领域的重要品牌。[/size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size=4]区(市)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,共建有养老机构301家,其中医养结合型284家。在镇(街道)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5处,在村(社区)建成300平方米以上的养老服务站1313处。养老助餐服务普及扩面,建成老年助餐机构1400家,2024年以来累计服务1924.6万人次。此外,青岛市对1.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,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获得优秀等次,建成青岛市养老服务促进保障平台和智慧消防平台。[/size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b][size=4]青岛拥有慈善组织106家[/size][/b]
[/color][/size][size=5][color=#222222] [size=4]目前,青岛市共登记社会组织10825家,占全省近六分之一。全市810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,我市被民政部遴选为“十四五”行业协会商会新型综合监管观察点。青岛市现有慈善组织106家,取得税前扣除资格的有34家,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58只,开展慈善服务项目502个,受益群众20万人次。11只社区慈善基金入选山东省“金种子”社区慈善基金,14个爱心企业、个人和慈善组织荣获第八届“山东慈善奖”,居全省首位。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“中华慈善日”主题宣传活动,策划公益慈善项目,累计筹集[/size][size=4]慈善资金近2000万元。[/size]
[/color][/siz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