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新贴回复
返回列表1

查看:4255     * 贴子主题:随笔 ( 原创:老妪行)

靓妹:nzqnka31013505



积分:1083
注册:2023-05-10
沟通:
Post By:2023/5/10 19:43:16
清代的张潮认为“少年读书,如隙中窥月;中年读书,如庭中望月;老年读书,如台上玩月。皆以阅历之浅深,为所得之浅深耳。”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月亮的阴柔之美,书卷的韵致之味,客观的存在,主观的曲衷,随着人生的经历而赋予不同的解读。
  少年时代意气风发,读书时就像从缝隙中窥看月亮一样,只观局部,难以深入理解全部的含义;人到中年,支点般的平衡着家庭与事业,半点儿不敢松懈,读书时不觉会代入自己的情感,就像站在庭院中仰头望月,能够全面的看待事物;进入老年,无论是经历过的还是难以如愿的,心中早已经有了明确的感悟,对书中内容则多了一种散淡的随意之感,就像独立在高台之上赏玩明月,可以从容理性地去欣赏。人生阅历的深浅不同,决定了对书的内容领悟程度的深浅也是不同的。

  记得少时读《红楼梦》,将刘姥姥带着板儿到贾府“打秋风”当做笑料来看。随着文字的描写想象出相应画面:一介粗布周旋于一群锦绣绫罗中,妥妥的格格不入、自惭形秽呀。姥姥一番卖贱,以为会空手而归,不想贾府善待故人,打发了二十两银子,还额外赏了一吊打车钱,姥姥带着板儿欢天喜地回了家。贾府中无论奴才和主子似乎都是刘姥姥的主子,姥姥对所见之人,曲意奉承,憨朴中尽显底层百姓的猥琐之态,充满“为五斗米折腰”的俗气。
  不觉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另一个故事:
  从前有个书生,听说好友在他省做了巡按,便准备去拜会拜会,顺便讨点儿银子好度日。好友也猜到书生肯定会来,于是提前让人用二百两银子打了一副枷锁。用药汁一煮黑乎乎的,就像铁打的一样。书生果然来了,俩人一见面,稍作寒暄,书生便说明来意。巡按佯装大怒,对书生说:“我这巡按衙门可是让你来打秋风的吗?来人,给他戴上枷锁,遣回原籍!”书生一听非常生气,但也没有办法,只好戴上枷锁。好不容易来到了两地交界之处,押解官便给他开了枷锁,说:“您看这副枷锁是用白银打的,我们老爷厚待故人,又怕别人闲话,不得不用这个办法遮人耳目。”书生一听,跺着脚遗憾地说:“你们老爷还是薄待故人,若是真心厚待于我,就应该打个两百斤的给我戴上,押我回来又当如何?做官了,有钱了,既有钱,却小气,二百两银子打枷锁糊弄故人,罢了罢了!”
  书生意味深长的怨言,似乎沾点儿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“骨气”。巡按的遮掩谨慎,书生的自私贪婪,到底隐藏着多少文章?若是有一天,书生取得功名,又当如何?细品古代官场趣事之多,不胜枚举,只好一笑了之。
    而古代庄稼人除了种地也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,想做小本生意又没有本钱,即可攀得富贵亲戚,何不相求拉扯一把?尽管贾府的钱财来路颇多争议,但是凤姐“打发”给姥姥的二十两银子,来路绝对清楚(太太赏给丫鬟们做衣服用的)。刘姥姥用贾府借来的银子回家置地勤劳耕种,收获后又是蔬菜又是鲜果的,自己舍不得吃,选出最好的先送到贾府,一来二去的,与贾府真走成了亲戚。原来姥姥的谦卑傲骨掩盖于旧衣粗布之中。
  刘姥姥读懂了生活的无字之书,书生更喜欢玩儿“云中窥月”。
<<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>>
返回列表1
Powered by ShuzirenCms © 2003-2024 Shuziren.Com ,All rights reserved.
Processed in 0.01073 second(s)